同样在海外,工程机械行业客户信用购机也不涉及制造商与代理商,仅是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权利义务。
如推动保险行业开发关于工程机械融资应收账款担保的险种,通过保险转移制造商和代理商垫付、回购的责任和风险。到2022年,中国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从300万台上升到了1060万台。
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市场保有量 (数据来源: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数字整理) 金融机构对用户信用监管缺位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因为避险机制过于简单粗暴,也埋下了隐患。提升了销量,牺牲了风控。市场下行客户违约高发,工厂、代理商大量意外垫资,现金流压力巨大,同时高企的账面或有负债也使得融资成本上升,经营难度增加。客户和金融机构依赖于制造商/代理商垫付,极易造成金融机构贷前客户准入审查、贷后催收及还款清算监管职能弱化。
绝大多数企业认为,经历了20年的反担保信用销售模式现在到了变革的时刻了。制造商为追求市场份额,激进的营销手段依然屡见不鲜,对信用销售没有足够自律。不只是品牌的高低搭配,更是对客户群需求的精准把握。
这个案例,具体内容我早已忘记,唯独这四个字一直占据心智。笔者结合客户认知特点、产品核心优势和市场竞争格局,建议产品宣传语为真材实料。但可以刀尖向内,努力变革与创新。即通过品牌推广的方式,提升品牌影响力,进而吸引客户主动与我们合作。
三四月,历来是年度旺季,可是市场大幅下滑,这就太反常了。除了我们以往推动市场的方法,也可以拉动市场。
专业的力量,确实属老生常谈,可是你足够专业吗?搭建新的组织架构,也不是画张图那么简单,它需要重走长征路。热爱行业,才愿努力为行业献言献策。艺高人胆大,胆大艺更高,这就是专业的力量。如果你还心存幻想,最好绕道而行。
行业大环境,代理商没办法改变。谈到施工板块和维修板块,很多人碰了壁。就战略发展路径而言,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:要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客户。要用集团管控的思想来管理全产业链代理商集团,大家都是流量入口,也都是利润单元。
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的行情,让所有人都很错愕。首先是技术专业,如何把复杂的机械原理用销售语言讲清楚?如何快速准确判断设备故障?如何帮客户制定施工解决方案?都是代理商在技术方面的必修课。
笔者认为事业发展方向没有问题,可能是投入、人才、管理、分配和经验等方面的问题。工程机械超市,不只是产品的叠加,更是客户资源的共享。
身在行业,才能感到行业的切肤之痛。水到断涯是风景,人到绝处是重生。拉动市场更不是新事物,只是我们以前没有足够重视。这种方法有可行性,但对分公司管理能力和销售人员素质,也有一定的要求。本文作者张杰驾驶宝马格压路机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低迷还要持续一段时间,微利时代可能会长期伴随。全产业链集团工程机械超市 专业还只是基础条件,要想支撑战略发展目标,还需要新型组织建设。
全产业链代理商集团与工程机械超市,经营难度都不低。五六月下滑继续,有点麻木了。
谁能活下去?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人。对于小众产品、小众品牌代理商,笔者认为提高效率、分担成本最好的办法是:组建工程机械超市。
不只是服务资源的协同,更是在平衡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服务错层。工程机械代理商这碗饭,真地要换个吃法。
【案例】三年前,笔者为某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策略,其中一项是产品宣传语。业务部门是企业的龙头,只有业务水平足够专业,才能保证有持续的业务。品牌拉力和渠道推力,二者缺一不可。对于全产业链代理商集团,我用了集团一词。
很多代理商认为品牌推广是厂家的事,自己做好销售即可,其实这是厂商共同的事。这半年,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也都在上下求索,寻求发展新路径。
我很欣慰用好了产品定位这个营销工具,这就是专业的力量。让人们对你的品牌产生兴趣、增加了解、强化信任、驱动购买,从而降低一线销售难度。
现在市场销量低迷、客户保有量大,按以往的做法工作,虽到不了大海捞针的地步,但效率肯定不高。这个专业,不单指技术,还包括管理、营销和后市场等方面,都要更专业才行。
品牌推广效果同样值得期待,只要策划精妙、执行到位,三至六个月就会有效果。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,全产业链代理商集团,比较适合产品销量、保有量大的代理商。以往我们也强调过精准销售,即通过层层筛选的办法,精准刻画目标客户群,以提高工作效率。代理商的出路在哪?或许需要重构渠道价值。
现在新机的销量和利润不足以支撑企业经营,就要向旧机和服务转型,施工板块、维修板块和金融支持板块等应时而生。有人期盼下半年或明年市场能够好转,可是工程量在哪?新投资在哪?指望充电桩下乡和21城棚户区改造,能带来多少增量?即便市场好转,笔者认为新机销售价格也不会回归,代理商经营还是岌岌可危。
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行业形势低迷还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你不够专业。再次是管理专业,最后是风险防控专业,这里不再赘述。
三年来,该品牌一直在子行业遥遥领先,也在持续引用这个宣传语。市场竞争越激烈,拉力的作用就越重要。